中醫教室|熱氣分2種虛熱失眠實熱便秘 清熱食療廿四味非人人啱

撰文:張玉如來源:香港01
2021-01-05 13:00更新:2021-01-05 15:55

便秘、喉嚨痛、生暗瘡、牙肉腫痛等等不適出現時,不少人會歸咎「熱氣」。近日天氣寒冷,打邊爐雖然可以暖笠笠,卻又擔心會出現「熱氣」喉嚨痛等問題,究竟什麼是「熱氣」?又有什麼食療可以清熱?

熱氣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,無論大大小小的毛病或不適都像與「熱氣」有關。註冊中醫師潘咨遐表示,中醫稱「熱氣」為上火,一般指身體因為熱性因素,例如進食薯條、咖喱等煎炸、辛辣或刺激食物,而導致熱性症狀出現。
▼常見熱氣症狀:(按圖 👇👇👇)
熱氣飲「廿四味」清熱?
中醫認為,「火」可分「實火」和「虛火」兩大類。兩者下火的方法都不一樣,不能夠單一地服用廿四味下火,必先分清楚上火是屬於虛火或實火,虛火人士若飲用廿四味有可能加重熱氣的症狀。

虛熱

中醫稱陰虛火旺,並不是指真的上火,而是陰液被消耗得太多,導致陰不足,陽較多。
• 常見成因:長期捱夜、運動過少所造成
• 常見症狀:面紅、手心腳心熱、咽乾、舌苔紅、口苦、失眠多夢、牙痛和乾咳少痰等
• 清熱原則:宜滋陰降火

▼虛熱食療:花旗參麥冬茶(按圖 👇👇👇)

實熱

實熱中醫稱為陽亢,身體的陰氣處於正常水平,但陽氣上升,出現實熱的不適症狀。
• 常見成因:主要與食物有關,進食過多燥熱和辛辣食物,較為急性
• 常見症狀:牙肉腫痛、面紅、口乾、口臭、生「痱滋」、喉嚨乾或痛、牙肉腫痛、生暗瘡、流鼻血、小便黃和赤熱、便秘
• 清熱原則:清熱下火

▼實熱食療:綠豆水(按圖 👇👇👇)

不同熱氣症狀,可能反映五臟上火,必須對症下藥!(01製圖)
不同熱氣症狀,可能反映五臟上火,必須對症下藥!(01製圖)
五臟有火引致熱氣?
我們的五臟六腑皆可有「火」,導致身體上火原因有很多,潘醫師提到,「熱氣」可對應五臟,包括心、肝、脾、肺和腎,因外感、七情過激、飲食不節或勞累過度所致。

1. 心火

成因:經常心情煩躁、吃辣、煎炸、熱氣食物和捱夜等
心虛火表現:低燒、盜汗、心煩、口乾等
▼心虛火食療:百合雪耳玉竹湯(按圖 👇👇👇)
心實火表現:反覆口腔潰瘍、口乾、小便短赤、心煩易怒等
▼心實火食療:新鮮蓮子芯泡茶(按圖 👇👇👇)

2. 肺火

成因:感受外邪,或進食「熱氣」食物
肺虛火表現:乾咳無痰、痰中帶血、咽疼音啞、潮熱盜汗等
▼肺虛火食療:百合沙參豬𦟌湯(按圖 👇👇👇)
肺實火表現:咳黃痰或濃痰、口乾、喉痛、舌苔發黃、小便黃、便秘
▼肺實火食療:羅漢果菜乾豬𦟌湯(按圖 👇👇👇)

3. 胃火

成因:濕熱、食滯、嗜酒、嗜食辛辣、過食重味和滯胃的食物
胃虛火表現:輕微咳嗽、飲食量少、便秘、腹脹、舌紅、少苔
▼胃虛火食療:石斛麥冬茶(按圖 👇👇👇)
胃實火表現:上腹不適、口乾口苦、大便乾硬
▼胃實火食療:西瓜翠衣(西瓜皮)赤小豆豬𦟌湯(按圖 👇👇👇)

4. 肝火

成因:經常捱夜
肝虛火表現:手腳心發熱、盜汗(夜晚出汗)、身體消瘦
▼肝虛火食療:杞子菊花茶(按圖 👇👇👇)
肝實火表現:頭暈脹痛、眼睛紅、面紅、口乾、反復口腔潰瘍、小便短赤(量少,深黄)、心煩易怒、大便乾
▼肝實火食療:決明子茶(按圖 👇👇👇)

5. 腎陰虛

成因:經常捱夜,或病後體虛缺乏調理
腎陰虛表現:腰膝痠軟、眩暈耳鳴、失眠多夢、男子陽痿、遺精、婦女經少閉經或崩漏、形體消瘦、潮熱盜汗
▼腎陰虛人士及其他上火人士可多吃清熱的食材,例如:(按圖 👇👇👇)
*需要根據個人體質進食,孕婦慎服,虛寒體質人士慎服!
最後,以上食療都應根據個人體質進食,建議服食前可向註冊中醫師查詢。
註冊中醫師潘咨遐(受訪者授權提供)
註冊中醫師潘咨遐(受訪者授權提供)

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、療法、建議只供參考,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、診斷或診治。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,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。